印尼經濟在建國初期發展緩慢,1950年至1965年GDP年均增長僅2%。60年代后期調整經濟結構,經濟開始提速,1970年至1996年間GDP年均增長6%,躋身中等收入國家。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重創,印尼經濟嚴重衰退,貨幣大幅貶值。1999年底開始,印尼經濟緩慢復蘇。2003年到2008年,印尼經濟持續穩定增長,2009年印尼經濟增長4.5 %,通貨膨脹率2.8%,當年人均GDP超過2500美元。2003年底,印尼按計劃結束國際貨幣組織的經濟監管。截止2010年1月底,印尼外匯儲備達696億美元,創歷史新高。 從三次產業結構上看,農業、工業和服務業均在印尼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。其中服務業占GDP比重近40%,吸納近三分之一就業人口。從GDP構成上看,個人消費的貢獻最大,2007年占GDP比重達60%。近年來,印尼政府消費、投資和進出口的增速超過了個人消費。 從投資環境吸引力角度,印尼競爭優勢主要有六個方面:政治社會總體穩定;經濟增長前景看好,市場潛力大;自然資源豐富;地理位置重要,控制著關鍵的國際海洋交通線;人口眾多,有豐富、廉價的勞動力;市場化程度較高,金融市場充分開放。當然,印尼也存在基礎設施有待完善、政策法律連續性和執行力有待提高、社會信用體系有待健全等問題,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投資環境改善。世界經濟論壇《2007-200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》顯示,印尼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02個國家中排名第60位。 印尼是主要經濟體中除中國和印度外,2009年經濟保持正增長的少數國家之一。隨著世界經濟復蘇,今后5年有望成為印尼經濟新的增長期。印尼現任總統蘇希洛已在去年大選中勝出,印尼政治社會環境將保持穩定,經濟政策將保持連續,特別是蘇希洛政府重視吸引外來投資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、增加就業機會、消除貧困、加強法制建設和反腐工作,這些將為中印尼經貿關系發展創造良好條件。中國—東盟自貿區已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,雙邊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,中印尼經貿關系發展面臨著歷史性機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