芬經濟開放,倡導自由貿易,歡迎外資進入,并為芬創造就業機會。其投資環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。
綜合競爭力強。根據近年《世界經濟論壇》發布的全球競爭力調查報告,芬始終位居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國家行列。2008年初,歐盟里斯本委員會調查研究表明,芬是歐盟內最具競爭力的國家,其經濟運行狀況良好,在經濟增長及穩定性、研發投入、就業及勞動力水平、投資、教育等方面均名列前茅,充分表明了芬強大的綜合競爭優勢。
技術水平先進。芬重視發展高科技,致力于建設創新型國家,科研機構、大學和企業之間保持著長期、有效的合作關系。芬科技發展源于高額研發投入,近年來研發投入保持在GDP的3.5%左右,居各國前列。研發人員數量占總勞動人數的2%,這個數字是經合組織國家里最高的。同時,芬也是世界高技術凈出口國和人均擁有專利技術最多的國家之一。
經濟比較穩定。在上世紀90年代初經歷嚴重經濟衰退后,芬政府果斷、及時地實施經濟轉型,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經濟。近年來,經濟增長一直比較穩定,受世界經濟周期影響較小。2008年以來,盡管因全球經濟低迷及金融危機影響,芬經濟增速放緩并陷入衰退,但目前已基本走出衰退,經濟活力逐漸增強。
勞動力素質高。芬蘭人普遍受教育水平很高,本科學位十分普遍,超過90%的30歲以下芬蘭人精通英語。2006年,經合組織開展的針對全球57個國家學生PISA綜合評估項目考察中,芬名列第一。良好的教育體制為芬培養高素質勞動力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同時,芬蘭民族的傳統和特點決定了芬員工大多責任感強、積極努力、謹慎且注重實際,勞動力整體素質高。
政府清廉透明。"透明國際"一份報告顯示,2007年芬在反腐敗綜合指數方面全球排名第一。該指數是根據多位專家意見,并調查180個國家公共部門腐敗情況后得出的。透明與公開是芬政府主要原則之一,公共部門一切公開,接受市民和媒體監督。政府服務高效透明也促使芬商業部門效率不斷提高。
此外,芬是北歐唯一歐元區國家,進入芬蘭等于直接進入由15個國家組成的單一貨幣市場,在經營中幾乎無貨幣兌換風險。從地理上看,芬居于亞洲通向北歐地區的戰略位置,并可輻射波羅的海和俄羅斯西部地區,直接面向8000萬消費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