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綜合】 2013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(GDP)4360.9億元,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.9%,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30.3億元,增長2.8%;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250.7億元,增長11.2%;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979.9億元,增長11.2%。全市一、二、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3∶52.9∶44.1調整為3.2∶51.6∶45.2。全市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達92994元,按平均匯率折算達15016美元。 財政收入平穩增長。全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8.9億元,比上年增長7.9%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為9.4%。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03.9億元,比上年增長3.2%,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,教育、文化體育與傳媒、社會保障和就業、醫療衛生、節能環保、住房保障等6大民生類分別支出66.6億元、6.1億元、43.3億元、24.6億元、16.8億元、10.7億元,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41.6%。 【農業與農村經濟】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。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0.1億元,比上年增長9.4%。麥、油、稻單產齊超歷史,小麥單產349.8公斤,油菜單產157.2公斤,水稻單產642公斤,分別比上年增加11.6公斤、10.8公斤和8.3公斤,水稻單產連續11年位居全省第一!安嘶@子”產品生產保持穩定,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42.7萬畝,蔬菜產量91.7萬噸;出欄生豬92萬頭、家禽5227萬羽,肉蛋奶總產達21.2萬噸;水產品產量18.5萬噸。 現代農業發展加快。農業設施化建設大步邁進,全市新建設高標準農田13.6萬畝,累計面積130.9萬畝,占耕地面積比重為58%;新發展設施農業面積3.54萬畝、設施漁業面積2.47萬畝,累計面積分別為40.74萬畝、16.08萬畝,占耕地面積、養殖面積比重分別達到18.1%和27.3%,高效設施農業面積占比位居全省第二。新增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1個,市級以上園區37家(其中省級園區5家)。全市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961萬元,比上年增長16.9%,創歷史新高,帶動農民購機5280臺套,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5%,農機化發展水平繼續走在全省前列。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,新創建認定市級“五個一”示范企業11家,新發展省級農業龍頭企業9家(總數達34家),全市64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(交易額)559億元,同比增長10.2%。金西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成為全市首個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。農業生態化功能逐步拓展,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4.5%,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5.8%;ú⿻某晒εe辦,有力推動了休閑觀光農業升級發展,全市各農游景點共計接待游客695.5萬人次,實現農業旅游收入19.8億元。 【工業】 工業經濟保持平穩。2013年,全市列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87家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,達到10067.9億元。按省統一口徑計算,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78.4億元,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.8%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223.1億元,實現利稅844.2億元,利潤512.6億元。 特色產業支撐良好。機械行業增幅穩步回升,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230.9億元,同比增長14.6%,實現利稅373.6億元、利潤232.5億元,增長19.5%、17.7%。光伏行業有所回暖,完成工業總產值378.9億元,同比增長5.1%;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5億元,同比增長8.8%;實現利稅28.3億元、利潤14.4億元。電子行業保持快速發展,完成工業總產值535億元,同比增長15.8%,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.4個百分點;實現利稅56.7億元、利潤39.1億元,分別增長31.6%、49.3%。 【建筑業】 建筑行業穩步發展。建筑企業全年完成施工產值1189.4億元,比上年增長10.9%;施工面積10132.2萬平方米,增長15.6%;竣工面積3525.7萬平方米,增長14.9%。建筑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6.6萬元/人,比上年增長1.2%。 【國內貿易】 社會消費平穩增長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7億元,同比增長13.7%。分行業看,批發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96.7億元,同比增長18%;零售業1262.5億元,增長12.9%;住宿業13.8億元,增長5.3%;餐飲業124億元,增長16.7%。從城鄉市場看,農村消費市場潛力不斷釋放,全市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14.6億元,同比增長22.7%,增幅高出城鎮市場9.6個百分點,鄉村市場份額有所擴大。從商品類別看,書報雜志類、中西藥品類、金銀珠寶類消費增長較快,分別實現零售額6.5億元、66.4億元、28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66.8%、59.8%、49.4%。
【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】 交通運能穩步提升。全年營業性客運量8401萬人,貨運量11714萬噸。公路客運量6657萬人,公路旅客周轉量41.7億人公里,公路貨運量9620萬噸,貨物周轉量99.7億噸公里。鐵路客運量(常州站、戚墅堰站、常州北站)1218萬人。常州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52.7萬人次,比上年增長41.6%;貨物郵吞吐量1.5萬噸,比上年增長37.9%;起降航班19348架次,其中運輸起降15385架次。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9966萬噸,增長10.8%;其中沿江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067萬噸,增長15%;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4.9萬標箱,增長4.4%。年末全市機動車擁有量達104萬輛,比上年末增長9%;民用汽車擁有量76.5萬輛,比上年末增長16.1%,其中私人汽車62萬輛,增長18.5%,私人轎車44.4萬輛,增長17.2%。 通信行業平穩發展。全年郵電業務收入73.21億元,其中郵政業務總收入16.75億元,通信業務收入56.5億元。年末本地網電話用戶155.25萬戶,移動電話用戶458.9萬戶;互聯網用戶數達136.7萬戶,增長6.9%,其中寬帶網用戶130.4萬戶,增長11.1%。 【金融保險業】 金融運行平穩有序。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6348.1億元,比年初增加742.3億元,其中儲蓄存款余額2753.3億元,比年初增加280億元;單位存款余額3301億元,比年初增加369.1億元。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4318.3億元,比年初增加485.5億元,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344.6億元,比年初增加249.2億元;中長期貸款余額1842.4億元,比年初增加223.7億元。新設平安銀行常州分行、南京銀行常州分行、蘇州銀行常州分行和中成村鎮銀行4家金融機構,全市金融機構達25家。 保險行業健康發展。截止年末,全市共有保險公司64家,比上年增加3家,其中產險公司27家,壽險公司37家;專業保險中介機構18家,其中法人機構5家。全年實現保費總收入118.4億元,比上年增長9.8%,其中壽險79億元,增長6.7%,財產險39.4億元,增長16.7%;全年保險賠款支出25.9億元,比上年增長22.5%,其中壽險2.6億元,增長16.5%,財產險23.4億元,增長23.2%。 證券交易趨于活躍。全市證券營業部全年證券交易總額5171.2億元,比上年增長48%。其中,A股交易4831億元,比上年增長45%;B股交易10.9億元,增長64.7%;債券成交額189.1億元,增長83.9%;基金成交140.1億元,增長165.8%。截至年末,全市共有上市公司34家,其中A股18家,B股1家,H股8家。
【旅游業】 旅游產業快速發展。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71.45億元,旅游總人數4436.71萬人,分別比上年增長15.54%、11.76%。其中國內游客4425.71萬人次,國內旅游收入557.39億元,分別比上年增長11.81%和15.65%;入境游客11萬人次,旅游外匯收入0.76億美元,分別比上年下降5.2%和4.2%。天目湖旅游度假區集散中心、天目湖旅游度假區“智慧旅游”一站式旅游網、常州旅游集散中心和常州智慧旅游一期項目建成投運,有效提升了旅游公共服務能力。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,共接待游客268萬人次,旅游接待再添新星。截至年末,全市共有省級旅游度假區3家,國家5A級旅游區2家,國家4A級旅游區9家;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7家,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19家,江蘇省工業旅游點2家,江蘇省自駕游基地6家;旅行社125家,2家旅行社進入全省旅行社20強,1家旅行社進入全國旅行社100強;星級酒店71家,其中五星級酒店9家,四星級酒店25家。 【固定資產投資】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。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02.8億元,比上年增長18.2%。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.5億元,比上年增長25.2%;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45億元,其中工業投資1541.2億元,分別增長16.3%、16.7%;服務業完成投資1352.3億元,增長20.4%。大項目對有效投入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,全年在建億元項目485個(不含房地產開發項目),完成投資968.9億元,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房地產開發投資)增長的貢獻率達74.4%。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加快。房地產開發投資698.8億元,比上年增長17.1%,其中住宅完成投資476.2億元,增長14.4%,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達到68.1%;商業營業用房完成投資109.9億元,增長23%;辦公樓投資31.3億元,增長43.4%。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732.2萬平方米,增長9.7%,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262.5萬平方米,增長14.8%。 二、改革開放 【民營經濟】 民營經濟穩步發展。民營經濟全年完成增加值2945.1億元,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.3%,在全市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7.1%提高到67.5%;上繳稅收415.4億元,比上年增長7.8%,高出全部稅收增長2.3個百分點,對稅收的貢獻率達89.7%。 【開放型經濟】 對外貿易小幅增長。全年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292.1億美元,比上年增長0.6%,其中出口203.7億美元,增長2.1%;進口88.4億美元,下降2.7%。對日本、美國出口額分別為22.2億美元、40億美元,同比增長21.2%、7.2%;對歐盟市場出口仍未出現明顯起色,全年出口總額34.3億美元,同比下降10.7%。新興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,對東盟出口總額達23億美元,增長10.8%,占全市出口的比重達11.3%,成為全市第三大出口地。從經營主體看,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02億美元,增長7.3%,自營生產企業出口79.3億美元,下降4.2%。從出口產品看,機電、高新技術產品分別出口100.9億美元、45.1億美元,兩者出口占全市外貿出口總量的比重超七成。 外資引進有序推進。全年注冊外資實際到賬35.3億美元,比上年增長5.1%;新增工商登記注冊外資47.3億美元,比上年下降12.8%。大項目有序推進,全年新增總投資超1億美元項目14個,項目總數比上年增加4個。新增注冊外資超3000萬美元項目45個,比上年增加1個。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加速,全年新增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個,分別為日本住電輕合金項目和德國博世力士樂氣動設備項目。此外,常牽龐巴迪牽引系統、圣戈班石膏建材、曼恩機械、普利司通自行車、東京制綱等9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實現了增資。 對外合作穩步發展。境外投資增量提質,全年中方協議投資額4.3億美元,比上年增長70.6%。其中,新批境外投資項目48個,中方協議投資額超500萬美元的重大項目17個,增加4個。全年完成服務外包合同額4.2億美元,比上年增長21.2%,執行額3.4億美元,增長18.3%;完成服務外包離岸合同額2.7億美元,增長5.3%,離岸執行額2.3億美元,增長5.6%。武進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獲批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區。全年新簽外經合同額6.6億美元,同比增長11%,完成營業額5.8億美元,同比增長7.1%。其中,新簽合同額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0個,較上年同期增加1個。金壇建工集團新簽北京六建阿爾及利亞8000座大學城項目,合同額8377萬美元;南車戚機廠新簽泰國機車項目,合同額5927萬美元;新譽集團新簽伊朗卡拉季地鐵牽引控制系統項目,合同額3200萬美元。 【開發區建設】 開發區實力日益增強。全市開發區當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46.8億元,其中基礎設施投入首次突破200億元,達到236.4億元,增長20.5%。全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5.2億元,工商登記協議注冊外資44億美元,實際到賬外資30.4億美元。外資大項目不斷集聚,全市開發區新增工商登記注冊外資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42個,占全市的比重達93.3%。
【外事】 對外合作交流不斷深化。全年接待邀請外賓233批2669人次,其中省部級以上外賓13批138人次。接待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25批174人次,外國友好城市團組31批265人次,外國記者21批60人次。2013年與俄羅斯斯塔夫羅波爾市、墨西哥塔帕丘拉市、馬來西亞新山市締結友城獲得全國友協批準,并與塔帕丘拉市正式簽署締結友城協議書,獲批友城累計達21個。轄市區友城總數累計達12個。 |